小學的時候,學校總是教我們要存錢,人手一本郵局的儲金簿,教育我們王永慶這麼有錢,是因為他很勤儉。但事實上,王永慶這麼有錢是省出來的嗎?開源與節流究竟哪個重要呢?曾經困惑我一陣子。筆者每月都會與社團好友一起邀請成功的企業家來幫我們上課,其中讓筆者印象深刻的兩個人,一位是阿瘦皮鞋總經理羅榮科先生,另一位是流通教父徐重仁先生,而這兩位超級成功的前輩,各給我一段印象深刻的經營理念:「業務,永遠走在管理前面」,以及「創造顧客的需求,利潤擺第二」,這兩句話深植我心,且充分解開我心中的謎團。
「業務,永遠走在管理前面」
當時羅先生提到,管理60分就好,業務要達到80分 ; 如果業務落後管理,又或者管理做得太完美,那麼就會讓整個組織動彈不得。但是先決條件是:管理也要有基本的及格分數。
在經營初期,我們可能會漫無目的的追求管理上的完美,不希望廚師有任何食材的損耗,盤點要百分之百的精確,花了非常多的功夫在追求更完美的管理。但是,經營餐飲業並非管理事業,我們不是毛三到四電子製造業,而是高毛利的產業。只要能夠cover過固定成本,多的都是多賺的,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,餐飲業只要過了一定的營業額之後,利潤就會非常之驚人。所以,管理點到為止,不要無謂的浪費就好,把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開拓業務上,是羅先生給我的啓發。
「創造顧客的需求,利潤擺第二」
而徐先生認為,企業必須獲利,不過今天如果有五個選項來做排序,創造顧客需求一定是第一,利潤必須放第二,但不會把利潤擺到第三、第四或第五的位置。因為如果利潤放到第一,就很容易忽略顧客的需求,又或者會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,就有可能東省西省,一不小心省到顧客身上,顧客是很敏感的,當他們得到的產品品質、份量不如從前,那就很有可能流失掉常客了 ; 如此一來,如果導致顧客流失,那營業額就有可能萎縮,萎縮以後,就有可能想要省的更多,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。所以,先想辦法創造顧客的需求,再來追求如何獲利,才能夠創造長久經營的良性循環,成為長久賺錢的優質企業。
於是我發現,小時候學校想藉由王永慶先生的故事,來教導我們存錢的重要性,其初衷是好的,可是也不小心誤導了我們。現今網路日漸發達,得到國外的資訊越來越容易,才逐漸發現西方人一點都不羨慕東方人,而且非常同情。雖然現今台灣人平均是富裕且生活無虞的,可是都是省出來的。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,往往我們的生活水平是不如西方人,因為我們為了存錢,犧牲了自我的生活水平。美國人喜歡向未來借錢,雖然爆發許多危機,不過卻也創造更多的財富。王永慶先生也是需要不斷的開源,他的節流才有所意義。因為人的最基本開銷是一樣的,每天三餐與住行都是基本開銷,王永慶省錢養生吃地瓜,每天開銷假設只花500元,一個月花1萬5,可是他一個月賺一億,能夠存9998.5萬一個月 ; 而你如果跟王永慶先生一樣的養生吃地瓜,月花1萬5,可是每月收入只有2萬5,每個月也只能存1萬。而王永慶先生一個月就比你多累積9998.5倍的財富,相當於你將要存833年才能追上王永慶先生一個月所累積的財富。試問,如果你不改變方式,不進一步思考開源方法,何時才能成為下一個王永慶呢?
所以節流固然重要,只要做到杜絕一切不必要的浪費,參考筆者上一篇的人均產值,在一昧的減少人力,導致無法運作之前,倒不如思考一下,如何讓每個人更有效地發揮其價值,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程序,然後,花更多精力去開拓市場,創造更多的開源吧!
「業務,永遠走在管理前面」
當時羅先生提到,管理60分就好,業務要達到80分 ; 如果業務落後管理,又或者管理做得太完美,那麼就會讓整個組織動彈不得。但是先決條件是:管理也要有基本的及格分數。
在經營初期,我們可能會漫無目的的追求管理上的完美,不希望廚師有任何食材的損耗,盤點要百分之百的精確,花了非常多的功夫在追求更完美的管理。但是,經營餐飲業並非管理事業,我們不是毛三到四電子製造業,而是高毛利的產業。只要能夠cover過固定成本,多的都是多賺的,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,餐飲業只要過了一定的營業額之後,利潤就會非常之驚人。所以,管理點到為止,不要無謂的浪費就好,把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開拓業務上,是羅先生給我的啓發。
「創造顧客的需求,利潤擺第二」
而徐先生認為,企業必須獲利,不過今天如果有五個選項來做排序,創造顧客需求一定是第一,利潤必須放第二,但不會把利潤擺到第三、第四或第五的位置。因為如果利潤放到第一,就很容易忽略顧客的需求,又或者會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,就有可能東省西省,一不小心省到顧客身上,顧客是很敏感的,當他們得到的產品品質、份量不如從前,那就很有可能流失掉常客了 ; 如此一來,如果導致顧客流失,那營業額就有可能萎縮,萎縮以後,就有可能想要省的更多,就變成了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。所以,先想辦法創造顧客的需求,再來追求如何獲利,才能夠創造長久經營的良性循環,成為長久賺錢的優質企業。
於是我發現,小時候學校想藉由王永慶先生的故事,來教導我們存錢的重要性,其初衷是好的,可是也不小心誤導了我們。現今網路日漸發達,得到國外的資訊越來越容易,才逐漸發現西方人一點都不羨慕東方人,而且非常同情。雖然現今台灣人平均是富裕且生活無虞的,可是都是省出來的。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,往往我們的生活水平是不如西方人,因為我們為了存錢,犧牲了自我的生活水平。美國人喜歡向未來借錢,雖然爆發許多危機,不過卻也創造更多的財富。王永慶先生也是需要不斷的開源,他的節流才有所意義。因為人的最基本開銷是一樣的,每天三餐與住行都是基本開銷,王永慶省錢養生吃地瓜,每天開銷假設只花500元,一個月花1萬5,可是他一個月賺一億,能夠存9998.5萬一個月 ; 而你如果跟王永慶先生一樣的養生吃地瓜,月花1萬5,可是每月收入只有2萬5,每個月也只能存1萬。而王永慶先生一個月就比你多累積9998.5倍的財富,相當於你將要存833年才能追上王永慶先生一個月所累積的財富。試問,如果你不改變方式,不進一步思考開源方法,何時才能成為下一個王永慶呢?
所以節流固然重要,只要做到杜絕一切不必要的浪費,參考筆者上一篇的人均產值,在一昧的減少人力,導致無法運作之前,倒不如思考一下,如何讓每個人更有效地發揮其價值,減少不必要的管理程序,然後,花更多精力去開拓市場,創造更多的開源吧!